最近读完霍夫曼的《灵感》,感到特别受启发。书里讲述的品牌创意和情感连接不仅引人入胜,而且提供了很多实际可用的方法和建议。今天分享几个我觉得特别有价值的点和一些亲测有效的实践方式。
一、最打动我的4个洞察
1. 创意不只属于创意部门
霍夫曼指出,创造力绝不是设计师或市场部门的专利,而是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参与的活动。一个开放包容的创意环境,允许不同部门的员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,往往能带来出人意料的创意。
比如,我之前所在的公司曾尝试过建立一个匿名创意信箱,让不同岗位的员工都能自由地提交想法,结果还真的从一个财务部的同事那里获得了非常棒的营销点子。这种"创意民主"的做法让我深刻体会到创意的火花往往来自最不经意的地方。
2. 品牌的魅力来自情感共鸣
书里提到,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不是靠广告铺天盖地,而是通过情感共鸣打动用户的心。无论是耐克的"Just Do It",还是苹果的品牌形象,他们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创造了强大的情感连接。
回想一下我们最喜欢的品牌,往往是那些能准确表达我们内心渴望和价值观的品牌。它们让我们感到被理解、被尊重。这种深层次的情感连接,才是品牌持续吸引人的真正原因。
3. 品牌传播中,稳定与创新缺一不可
霍夫曼举的耐克案例特别经典。他指出品牌传播要做到两个层面的平衡:一方面保持品牌核心理念的稳定不变,另一方面要不断以新的表达形式来吸引注意力。
耐克的"Just Do It"几十年不变,但每次广告出来,都能用新的故事、新的创意吸引我们。这让我想到,我们日常品牌运营中,也要坚持一个清晰稳定的核心概念,但同时不断创新表达方式,才能避免用户产生审美疲劳。
4. 优势来自独特视角
书中提到一个很棒的比喻:品牌创意团队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能看到别人忽略的东西。这种优势来自对用户的深入理解和同理心。
在实际工作中,我们也发现深入用户真实生活,观察细节和痛点,往往能获得别人无法模仿的洞察,进而打造出独特的品牌表达。
二、真正能落地的5个实操方法
1. 创建"创意民主"的氛围
平时组织头脑风暴,不设部门和级别限制,让大家畅所欲言,创造一个安全、自由的交流空间。这种氛围不仅能激发团队灵感,也让团队更有归属感。
2. 打造品牌的"情感地图"
清晰地定义品牌希望传达的核心情感,并确保所有的品牌沟通点都围绕这个情感核心展开。比如,我们可以画一个情感地图,明确不同场景下用户希望感受到的情绪,然后在内容创作时随时对照。
3. 找到品牌的"签名元素"
每个品牌都应该有自己独特且容易识别的"签名元素",比如视觉符号、语言风格或是独特体验。我们在设计每一次传播活动时,都会反复确认这些元素是否被一致、清晰地体现出来。
4. 善用品牌传播的"工具箱"
像耐克创始人奈特建议的,把品牌传播比作打高尔夫时选择不同的球杆。我们也可以为自己的品牌建立一个"传播工具箱",里面装着各种风格、各种渠道的传播方式。遇到不同的场景时,灵活选择,但确保核心信息和品牌理念始终一致。
5. 不断拓展团队的视野
定期让团队成员接触不同领域、不同文化的内容,可以是跨行业的交流会、用户访谈或沉浸式的体验活动。这种视野的拓展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灵感,也能让品牌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造力。
三、写在最后的思考
读完《灵感》这本书,我最深刻的体会是:品牌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,更是我们与用户之间的情感纽带。只有当品牌真正做到言行合一、一致传递核心价值与情感诉求时,才能长期赢得用户的心。
品牌建设是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,但只要我们保持初心,不断实践这些方法和理念,相信我们的品牌也能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。
希望这些心得也能带给你一些新的启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