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 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人们往往高估自己
天使之泪 | 思维模型 | 2023-12-02
几年前,记者问丹尼尔卡尼曼一个问题:“人们如何让自己的思维更高效?”
“如果我有一根魔法棒”,我最希望消除掉的是什么你呢?“卡尼曼斟酌自己的话,“过度自信。”
过度自信的例子太多了,大多数人都高估自己的各种能力,比如说你开车能力,你的IQ,尤其是男同学对自己的IQ更加过度自信,女同学对自己的颜值更加自信。
人是过度自信的,尤其对... [阅读全文]
纪念查理芒格
永别了,查理·芒格:一位智者的离去
今天,我们失去了一位在商界和智慧之道上引领我们的巨星,查理·芒格。他不仅是伯克希尔·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,更是一位深思熟虑、智慧过人的思想家。对于我们来说,他不仅是同行,更是朋友和知己。
查理的离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,我们感到沉痛和失落。他以他独特的方式,不仅在商业舞台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,还... [阅读全文]
31 刻板印象stereotype我们为什么容易给人贴标签
天使之泪 | 思维模型 | 2022-05-05
我们为什么通常给人贴上不同的标签?比如四川人爱吃辣,上海男人小家子气等等。
我们一生都在了解他人,但大脑的认知资源很有限,所以对我们重要的一小部分人,比如亲戚、朋友、偶像,我们会深入的了解,对大部分人,都会简单认识一下,贴标签,是节省认知资源的方法。
刻板印象的英文叫stereotype,就是在排版印刷的时候用的凸模字版。1922年,... [阅读全文]
30 番茄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容易被误解的时间管理方法
天使之泪 | 思维模型 | 2022-04-06
对很多人来说,时间就像敌人,假期快结束了,任务一大堆未完成。这时候,有人会告诉你需要时间管理,比如过大名顶顶的番茄工作法。
番茄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是一种时间管理法,在1980年代由Francesco Cirillo创立。该方法使用一个定时器来分割出一个一般为25分钟的工作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,4个番茄时间为一轮,然后休息15-25分钟。强调在25... [阅读全文]
29 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中心节点更有价值
职场中,什么样的人升职最快?
研究发现,升职最快、同事评价最高的,其实是哪些连接不同部分,或者连接部门于市场,进行跨领域沟通的人。这些人,拥有更多的关系、资源和信息,能调动更多的人为自己服务,从而获得快速升迁。这些人所处的位置称为结构洞中关键节点。
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,是社会网络研究中的一个概念,最早由罗纳德·斯图亚... [阅读全文]
28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选择放弃的最大代价
天使之泪 | 思维模型 | 2022-03-26
鱼和熊掌不能兼得,选择的代价是什么?
机会成本,Opportunity Cost, 是指决策过程中面临多项选择,当中被放弃而价值最高的选择。
只要面临机会就要有选择,选择就是就要牺牲,选鱼的话,熊掌就是你放弃的机会成本。
一块土地,可以用来盖工厂,也可以盖房子,也可以做仓库。如果盖房子受益最大、盖工厂受益次之,做仓库受益最小。选择盖工厂... [阅读全文]
27 边际效应Marginal utilityn无法满足的欲望
天使之泪 | 思维模型 | 2022-03-21
为什么我们总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“感激不尽”,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“视而不见”?
边际效应marginal utility,又叫边际效用,是指每新增(或减少)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,它对商品或服务的收益增加(或减少)的效用。
边际是指增量,自变量引起因变量的增加值。
效应,商品满足人欲望的能力。
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它的最小效应,即边际效应。... [阅读全文]
26 沉没成本Sunk Cost止损和向前
天使之泪 | 思维模型 | 2022-03-17
结婚时候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大钻戒?
为了好看、炫耀。其实不是,是为了增加放弃时候的沉没成本。
沉没成本是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。包括时间、金钱、精力等,也叫协和效应。
有选择就会有成本,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。当我们没办法再做选择的时候,就不存在的成本,也就是说沉没成本不是成本。
沉没成本是经济学思维模型。
股票被套牢... [阅读全文]
25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’s law时间再多也不够用
天使之泪 | 思维模型 | 2022-03-14
你是否常常觉得,一天24小时不够用?
像我,每天要睡觉、工作、吃饭、健身、写作、听书、写博客、陪孩子、玩手机……感觉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。
其实有再多的时间还是不够用,帕金森告诉我们:在工作能够完成的时限内,工作量会一直增加,直到所有可用时间都被填充为止。
帕金森定律是由英国作家西里尔·诺斯古德·帕金森提出的俗语。这个俚语最... [阅读全文]
24 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 升职的天花板怎么破
天使之泪 | 思维模型 | 2022-03-11
在职场中,如何破除升职彼得原理限制?
管理学家劳伦斯·彼得在1969年出版的一本同名书,里面提出的“彼得原理”是指:在组织或企业的等级制度中,人会因其某种特质或特殊技能,令他被擢升到不能胜任的高阶职位,最终变成组织的障碍物(冗员)及负资产。
在各种组织中,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,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... [阅读全文]
近期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