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tGPT 风靡全球已有两年多,而AI工具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我将基于自己两年多的实战经验,为你揭秘2025年内容创业者最值得拥有的AI工具组合——从Gemini 2.5 Pro到Grok 3,从API到应用,从模型使用的核心原则到实用的提示示例。
进入2025年后,大语言模型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。一方面,新模型层出不穷,几乎每两周就有一款新模型——无论是商业模型还是开放权重模型——横空出世,席卷各类评测榜单;另一方面,基于大模型的应用创新浪潮持续升温,从科技巨头到创业公司,应用层面的功能迭代和价格竞争形成了新的"飞轮效应",影响着全球用户的选择和迁移。
作为长期关注大模型产业发展的内容从业者,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将生成式AI融入自己的内容创作流程。随着各类模型和应用的不断迭代,我的工具箱也在持续更新。我想分享最近几个月使用大模型的心得体会,并结合最新产品特性,更新我的大模型工具箱——一位内容创作者的2025年4月版AI装备清单。
在开箱前,我想先分享一些基本思考。
模型使用的四项基本原则
自从2022年12月初ChatGPT震撼亮相以来,我使用各类大模型产品的时间已超过两年。在不断探索中,我总结出几条基本原则,这些是根本性的、不会因为模型迭代而轻易改变的思考框架。
首先,永远保持对大模型输出的审慎态度。无论是大模型API还是封装精美的应用,本质上都是一种预测机制,它们在预测下一个词(Token)时总会存在一定差异。这导致大模型在很多场合无法给出完全一致的回答。因此,无论何时,都不要盲目相信模型输出,批判性思考可能是当下人类最关键的竞争力。
其次,不要过分迷信模型的推理能力。DeepSeek的意外走红让推理模型成为热门话题,但大模型的"推理"与人类思考有本质区别。它只是在预测机制上增加了几个步骤,并未真正改变其本质。更复杂的预测反而增加了"幻觉"风险。从DeepSeek R1到OpenAI最近发布的o3、o4 mini等模型,其"幻觉"概率明显高于非推理模型。
第三,大模型API不等同于大模型应用。这里的"不等同"涵盖价格、体验和能力,但更重要的是"定位"差异。API更适合开发者或有技术基础的用户,因为它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和对API运行原理的了解。而大模型应用则是面向普通用户的开箱即用产品,下载后输入问题等待回答即可,与其他互联网产品没有本质区别。
基于这些差异,大模型API更像是工具,而应用则更像助手。两者并无优劣之分,选择主要取决于场景需求。就像在日常生活中,有时我们需要亲自动手,有时则希望有人直接帮我们完成任务。
第四,模型是否开放权重不应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。我一直强调:开放权重模型与商业模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商业模式,而非技术或道德差异。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用户,选择哪种模型应该基于实际需求和商业考量。企业需要本地部署的模型,选择开放权重模型很合理;不想投入过多硬件资源,使用云端商业模型也无可厚非。
对个人用户而言,在自己设备上运行本地离线的开放权重模型,与同时使用GPT-4o、Gemini等云端模型并不矛盾。成本——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——才是决策的关键,不要被"开放"或"开源"的口号所迷惑。
我推荐哪些模型(API)?
推荐模型是件相当主观的事,因为它与用户的具体场景密切相关。我个人重度使用的场景是文本处理,包括翻译、总结、内容生成等。以下是我在2025年4月最推荐的几款模型:
Gemini 2.5 Pro
Gemini的迭代速度令人印象深刻。2.5 Pro版本内置的"推理"能力大幅提升了文本处理效果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速度——模型需要"思考"后才会完整输出回答。如果你需要快速响应,2.5 Pro可能不是最佳选择,建议使用2.0 Flash。
Gemini一贯的超大上下文窗口是我推荐它的另一个原因。我经常需要将多篇文本组合起来交给模型处理,通常会有约20万Token,这种情况下Claude 3.7 Sonnet已经力不从心,而拥有100万上下文窗口的Gemini则能轻松应对。
虽然在AI Studio、OpenRouter等平台上有Gemini的免费版本,但如果想高效稳定地使用2.5 Pro,还是建议选择付费版本,比如用Google账号绑定GCP项目,或使用OpenRouter的付费版本。
Claude 3.7 Sonnet
我一直很喜欢Claude,它的文本生成能力足以应对绝大多数草稿撰写场景。3.7版本增加的"推理能力"不仅让用户能看到模型如何"思考",还增加了输出的最大Token数量(最高可达64K),这对文本创作来说已经绰绰有余。
不过,Claude API使用起来并不便宜,尤其是3.7版本特别"健谈",导致输出Token数量激增。最近Anthropic面向学生推出了优惠活动,如果你有海外教育邮箱,可以在这个页面申请API额度,通过后通常会获得50美元的使用额度。
Grok 3
Grok 3的API服务姗姗来迟,但现已成为我日常高频使用的模型之一。它的响应速度非常快,基础能力也处于第一梯队,日常翻译、总结等任务完全没问题。
更吸引人的是,如果你愿意分享自己的数据作为Grok的训练素材,xAI现在会提供每月150美元的API使用额度。所以,如果你的交互数据不涉及敏感内容,现在的Grok 3基本可以免费使用。
DeepSeek V3-0324
相比R1模型,我更喜欢DeepSeek的V3模型,它速度快、价格合理,且"幻觉"较少,指令遵循度高,适用场景也更广泛。
3月发布的V3模型相比上一代在基础能力和响应速度上都有显著提升,大大增强了实用性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作为一款中国模型,其内置的审查机制会限制某些应用场景。比如在翻译英文文章时,V3会刻意回避某些"敏感词",影响最终译文质量。
我推荐哪些大模型应用?
ChatGPT应用
相比API,OpenAI显然更注重ChatGPT用户体验的优化,这也是我订阅ChatGPT Plus的主要原因。从4o模型的直接图像生成到自然的语音交互,再到强大的"记忆"功能,ChatGPT仍然是当前模型能力与用户体验结合最出色的大模型应用。
分享几个高效利用"记忆"功能(需订阅ChatGPT Plus)的提示。这个适合自我反思:
Now that you can remember everything about me… what are my top 5 blind spots
这个可以从"记忆"中拓展AI工具的使用方法,你可以根据需求修改话题:
根据你对我过往聊天记录和记忆中关于你的了解,结合我的分析,请为我提供10种我可能尚未想到的高效使用AI的方法。请优先考虑那些符合我的习惯、目标以及工作与生活模式的方式,即使这些建议有些非传统或出人意料也没关系。
利用"记忆"功能跟进项目进展:
总结我关于某主题所说的一切。补充:
- 我明确表达了什么?
- 还有哪些内容仍然模糊或未解决?
- 逻辑上的下一步或未解决的问题?
- 是否与我讨论过的其他主题有意外联系?
Gemini应用
吸引我订阅Gemini应用的最大亮点是它与Google服务的深度整合。比如,Gemini给出回答后,我可以一键将其创建为Google文档或作为Gmail草稿,非常便捷。
此外,19.9美元/月的Gemini订阅还提供2TB的Google存储空间、Notebook LM Plus以及无限的Deep Research功能。
如果说存储空间是刚需,那么Notebook LM和Deep Research则大大拓展了语言模型的应用范围。Notebook让文本处理变得多元有趣,文本与语音之间的切换更加自然;而Google版的Deep Research是我目前体验最佳的深度研究工具。
我不再订阅或推荐的大模型应用
Perplexity
当Google全力推进"AI Mode"内测后,Perplexity的护城河已岌岌可危。若将其作为大模型应用,它的上下文窗口又过小,仅有32K;而且内置模型的温度设置很低,极大限制了头脑风暴等创意场景的应用。因此,我不再使用也不会推荐这款产品,即便现在有很多免费获取Pro订阅的机会。
Claude应用
在使用额度充足的情况下,Claude确实是款不错的大模型应用。但它最大的问题是可用额度太少,即便每月支付20美元,仍然无法避免使用限制,这对我来说是难以接受的。
Mistral应用
在最近几波大模型浪潮中,Mistral异常低调,缺乏新模型或更新、应用功能滞后等问题日益明显。我曾订阅过它的付费版本,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只能放弃——它既不值得付费,目前阶段也不值得使用。
所有图像生成应用
自从ChatGPT提供原生图像生成功能后,我几乎不再寻找其他图像生成应用(包括API)。我的需求很简单,根据描述生成文章封面或配图,这方面ChatGPT已经完全满足需求。
其他值得收藏或使用的工具
以下是我当前工具箱中使用频率不高,但仍推荐尝试的工具清单:
-
OpenRouter:如果你想一站式使用大模型API,这是我最推荐的平台。支持包括中国地区在内的信用卡充值,各模型API价格与官方基本一致,稳定性也很不错,还提供大量免费模型;
-
Qwen Chat:阿里巴巴千问团队基于Open WebUI企业版构建的对话平台,集成了各类Qwen模型,完全免费,是体验Qwen模型的最佳入口;
-
ImageFX:Google提供的免费图像生成试用平台,基于Imagen 3模型,目前仅支持英文文本生成图像,速度和效果都不错,可作为备用工具;
-
Cursor:专为程序员设计的AI编程编辑器,基于VS Code内核,Cursor集成了GPT助手,支持代码补全、修改建议、调试说明等功能,是提升开发效率的得力助手;
-
Windsurf:支持多智能体协作的本地AI应用开发框架,Windsurf提供MCP协议支持、函数式调用链配置和本地微服务部署能力,适合构建个性化AI工作流;
-
Genspark:集图文、代码和网页组件生成于一体的内容创作平台,Genspark提供多模态AI能力,适合创作者快速生成高质量内容,也方便开发者接入扩展。
大语言模型仍在持续进化,我的工具箱也会不断更新。作为内容创作者,我正努力构建一个类似Vibe Coding的Vibe Writing工作流,这将成为未来内容生产的核心支撑。我也会在后续的邮件通讯中分享这方面的阶段性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