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(视觉系统) | |
|---|---|
-
文档版本信息
| 字段 | 内容 |
|---|---|
| 产品名称 | 黑尖:Black & Sharp AI 自动随身屈光智能检测仪器 |
| 文档作者 | 一堂大航海俱乐部 |
| 当前版本 | v0.9 Draft |
| 更新日期 | 2025/11/28 |
| 文档性质 | 产品 PRD / 技术说明 / 商务说明三合一 |
-
使命与愿景(Mission & Vision)
🎯 使命 Mission
让每一个人都能 在任何地点、任何时间 完成一次准确的视力屈光检测,让眼健康不再依赖医院、设备、门槛和时间。
🌍 愿景 Vision
成为 全球最普及的随身屈光监测平台,让青少年、成年人、老年人都能随时监测近视进展,建立真正意义上的 “眼健康数字孪生”(Eye Digital Twin)。
🧭 我们相信
-
近视防控的核心是 连续监测,而不是每半年一次验光。
-
家庭端、随身化的测量设备将会成为眼健康的大趋势。
-
AI 将重构屈光检测,替代复杂的主觉验光流程。
-
健康不应被地理限制、经济门槛所阻隔。
-
产品定位(Positioning)
✨ 一句话定义
一台可随身携带的 AI 屈光检测仪,让你在 30 秒内知道自己的近视度数、散光与变化趋势。
🔍 精确定义
黑尖是一款基于 微光路学(micro-optics)+ 双缝虚拟物距扫描 + AI 自动对焦识别 + 多角度散光轴位估计 的智能随身屈光检测器。
可检测:
- 近视度数(S)
- 远视度数(Hyperopia)
- 散光度数(C)
- 散光轴位(Axis)
- 屈光变化趋势(△S / △C)
- 疲劳屈光波动指数(FVI:Fatigue-induced Variation Index)
3.1 核心机制
“红绿线重合法(Red–Green Line Convergence)”
简单的说:
正常眼在远处聚焦时,两条红绿线会重合成黄色线; 近视眼因为焦点前移,无法重叠; 通过改变红绿线位置使其重叠,可以反推出屈光度。
技术实质: 相当于给用户一个 可调虚拟物距,当虚拟成像与用户实际屈光状态吻合时,两条线可叠为一条黄色线,从而测得球镜度数(Spherical Power)。
3.2 散光检测方法
产品通过 9个不同角度(meridians) 重复测试,每一次得到:
- 球镜等效度数
- 主子午线屈光度
最终可计算:
- 散光度数(Cylinder)
- 散光轴位(Axis)
这是典型的 多角度主子午线扫描法(Multi-meridian refractive scan)。
3.3 光学系统:
从文档可提取到关键部件:
- 双缝(Double Slit)当作针孔(Pinhole)
- 右偏振(Right key & filter)
- 狭长管形成的平行光束(Narrow pipe → collimated light)
- 光学套件(micro-optics, 15mm lens)
光路目的是: 让使用者眼睛接收到标准化、流形一致的平行光,从而使软件调整图案与物距变化对应。
已经购置3D打印机可以三维成型
2.4 手机交互:
连接手机后:
- 屏幕显示双图案
- 用户按手机按钮使红绿线“合并”
- 保持双眼睁开、自然放松
最终形成 自助式屈光检测。
2.5 产品特点总结
| 项目 | 产品特点 |
|---|---|
| 检测方式 | 红绿线重合模拟虚拟物距 |
| 检测内容 | 近视、远视、散光、轴位 |
| 测试角度 | 9 个主子午线角度 |
| 光学结构 | 双缝、滤光、平行光管、微光学 |
| 使用方式 | 手机+光学附件 |
| 输出 | 屈光角度分布报告(diopter distribution) |
| 目标人群 | 中国青少年(高近视率背景) |
-
为什么需要黑尖?( Why Black & Sharp)
🎯 3.1 中国青少年近视率极高
- 中小学生近视率 52.7%~80%
- 每年平均增长约 50–100 度
- 家长对孩子视力变化完全没有“连续数据”
🎯 3.2 家庭端长期缺少检测工具
- 医院验光一次约 150–300 元
- 一年去 1~2 次不够
- 变化期的孩子,真正需要的是—— ✔ 每周测一次 ✔ 出现风险及时预警
🎯 3.3 手机 App 无法提供准确屈光数据
- 纯图像法可估位置,但无法测屈光
- 用户焦点行为无法稳定控制
🎯 3.4 市场缺少“可感知真实屈光变化”的随身产品
- EyeQue 类产品主观操作太多
- 精度不稳定
- 没有 AI 辅助判断机制
黑尖要解决的,就是这些行业级痛点:
让屈光检测变成“测体温一样简单”。
-
核心用户(Users)
🎒 4.1 青少年家庭(核心市场)
- 6–18 岁
- 需要频繁监测视力变化
- 用于“OK 镜、阿托品、户外干预”的效果追踪
🧑💻 4.2 大学生 / 程序员 / 高频用眼群体
- 屏幕负荷重
- 易出现焦点波动、假性近视
👵 4.3 老年群体
- 老花、白内障前期屈光波动
- 想知道“什么时候需要换老花镜”
👨⚕️ 4.4 眼科机构、视光中心
- 用于“家庭远程随访”
- 建立连续屈光数据库
-
核心使用场景(Scenarios)
🌄 5.1 早晨起床测一次
判断夜间睡眠后眼压变化与屈光稳定性。
🌙 5.2 晚上学习后测一次
监测疲劳性屈光变化(假性近视预警)。
🧑🏫 5.3 做作业中途 30 秒 quick-check
当孩子抱怨“看不清黑板”时及时排查。
🏫 5.4 OK 镜佩戴后的日常追踪
家长可随时判断是否“压太紧/偏压”。
👓 5.5 眼镜验配前自测
判断是否需要更新镜片。
-
产品能力(Features)
🚀 6.1 核心功能(AI 自动屈光检测)
| 功能 | 说明 |
|---|---|
| AI + 双缝虚拟物距屈光检测 | 模拟不同虚拟物距,AI 自动判断最佳合焦位置 |
| 散光轴位估计(9 个主子午线) | 通过多角度扫描计算 Axis |
| 疲劳屈光波动指数(FVI) | 基于多次测量估计疲劳程度 |
| 连续屈光趋势图 | 周/月/季度屈光变化趋势 |
| 数据稳定性评分 | 告诉你这次测量是否可靠 |
| 屈光异常预警 | 出现快速变化时主动提醒 |
📱 6.2 App 功能
- 智能测量流程
- 3D 动态可视化屈光图谱
- 近视风险预测(基于机器学习)
- 家长端报告
- 与“启明同学近视防控系统”对接
- 多用户家庭管理
🧬 6.3 AI 能力
- 屈光自动对焦 AI(Auto Refraction AI)
- 角度合焦评分模型(Meridian Score Model)
- 多模态融合(屈光 + 行为 + 时间)
- 连续趋势模型(Refractive TrendNet)
-
商业模式(Business Model)
📦 标准版(硬件 + App)
- 售价 599–899 元
- 包含屈光检测、趋势报告、基础 AI 功能
🌐 Pro 订阅服务(月度 / 年费)
- 屈光趋势高级分析
- 眼健康数字孪生报告
- 学校/医疗机构数据对接
🏫 B 端合作
- 与目前在学校的“近视防控”系统B端供应商对接(这个我有资源)
- 教育局连续视力监测专项
- 医疗机构远程随访服务
-
数据与安全(Data & Privacy)
- 屈光数据本地加密
- 家长端隐私保护
- 云端存储遵循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
- 医疗级别加密传输(AES-256)
- 所有数据可导出供医生使用
-
项目计划(Roadmap)
-
附录:与传统屈光检测方法对比
| 方法 | 优点 | 缺点 |
|---|---|---|
| 医院综合验光仪 | 精度最高 | 成本高、耗时长 |
| 眼镜店电脑验光 | 快速 | 易受疲劳影响、不连续 |
| 手机 App 屏幕方法 | 便宜 | 不能测屈光 |
| 黑尖 Black & Sharp | 随时测 / AI 自动化 / 多角度散光 / 连续趋势 | 非医疗级,需要趋势补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