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困惑

作者: 天使之泪 分类: 顿悟 发布时间: 2016-07-16 23:26 ė 11,226 views 6 没有评论
分享到:

如何从错误的人生观中走出来

如果我们把人生倒过来看,假设我们这一代平均来说就是要工作到65岁好了,那反推回来我们的一生中至少得工作35年(30岁就业)或是40年(25岁就业),请问等我们七老八十回头看,工作35年还是40年有差吗? 我觉得根本没差。 赚得钱会比较少吗? 我也不这么认为,因为刚入职场的薪资所得一定是比较低的,拉出差距的恐怕是人生后面的20年。

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我会建议,除非你已经很确定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工作/ 产业,不然尽量别关注太多工作成长以外的事情,原因无他,就是别让自己未来的路越走越窄;先从自己不排斥、有点兴趣的工作开始试,而不是不知道做什么就先找薪水高的做做看,等到不喜欢之后因为沉没成本太高,想走也走不了。人生要看得远,而不是看一时的高低。

十年前,谁会知道有种工作叫社区运营?谁又会知道当初考分最高的计算机系反而成了最没有特色的专业?我们现在热衷的事物、玩得废寝忘食的游戏、办得如火如荼的活动,谁又说得准未来会不会变成一种产业? 从中累积的能力也可能成为新兴的职业。

很多人在咨询我的时候都会问到两个问题:万一选择的工作没兴趣怎么办?万一选择的工作不擅长怎么办?其潜台词是如果选错了,似乎万劫不复。选择当然很重要,比如说我,做一件自己不擅长的事情(隐居)真的很可怕,对我的性格和生活也造成很多负面影响,所以我一点都不认为这正确。

我学会放下自己的主观意见,就事论事跟别人沟通。 本来是因为我没有能力服众,但是久而久之却发现沟通时很多冲突都源自于误解,而客观沟通是完成工作,尤其是跨部门工作时的一大加分。 有效的沟通除了客观,还需要聆听,只有用心聆听才能找到对方坚持不合理的要求,或者用我们讨厌的方式工作是什么原因,并且找到解决方法。

如果换成以前那个永远认为自己最有道理的我,绝对做不到。未经世事的我,总以为要找到自己的热爱,要走自己的路。但当自己走入社会,走入现实,才发现什么是所谓的“不容易”。在一个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社会,在你夸下海口说想征服丛林以前,其实能做的,只是先把狩猎技巧练好。不要在什么都不会的时候,设想去征服哪座丛林。

提升自我有两种方式。一种是补足劣势,通过学习,将自己不会的技能慢慢补起来,大多数人常常选择这条路,这也是我选择的路线。另一种是放大优势,忽略那些不足的部分,不断强化并放大自己的优点和长处,需要喜欢冒险、承担风险的人格特质。但很重要的一点是,具备后者条件的人,是断然不会犹豫不前,反复挣扎的。所以,如果你非常犹豫你要做的选择,那么并非选择哪个更重要,而是尽快做出选择并且在选择中获得成长和对自我的认知,并做出更准确的选择。

经历哪些困惑

困惑,不是困难,不是如何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达成一个目标。我在去年熬鸡汤的过程中,发现其实所谓的困惑,无非是一种“虚拟时态”——“如果我…那么…?”;这是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表述,也是超越现实的期望。语言,是疯子和骗子的武器,然而语言也是表述意向和意志的工具。

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不关注外界,那么他恐怕也没有什么困惑。初入职场的困惑其实是想得到好的结果,但不知道如何得到,也就是不知道公司想什么,老板想什么。但其实这些人只有想着自己,还不知道问题在那里。同样,关于要不要创业的困惑,好像周围的人创业都成功了,我要不要去创业呢?我到底适不适合创业?机会大还是风险大?这同样是虚假的“困惑”。不管是哪种选择,重点就在于你的个人所能产生的价值。假如你很有能力,做出的东西很有价值,那么不管是受聘于公司,或是自行创业,都会很有前景。但假如你的能力颇为普通,市场上有太多可以取代你的人才,那么不论你在那边,恐怕都吃不开。所以,重点不是当员工或是当老板的分别,而是个人工作价值的提升。

在公司之内,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,也是一种创业。而追求稳定,才可能是最危险的策略。世界不断在进步,技术在提升,商业模式在更新,知识在爆炸,理念在革命……我们要求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,却希望自己的工作领域可以年复一年,长久不变,这是太一个太明显的矛盾,却也是许多人浑然不觉的矛盾。假如自步入职场以来,你就只会做一件事,毫无任何成长,那么恐怕你是自甘成为时代进步时排首位的被淘汰者。

不管你在工作中取得何种成绩,想到的不是颁奖那一刻的掌声,而是突破自我的过程。所记得的可能是一次下班后的技术讨论,也可能是夜阑人静时在电脑前的灵光一闪,却不是日后将逐渐风化的奖杯、稍纵即逝的掌声和恐怕数目都快不记得的奖金。

在工作的几十年里,会看见有人喜欢脚踏实地、自我突破,做最好的自己,积累扎实的经验与思维;有的人聪颖勤学,在专业与技术上成为达人,也发展出对人生的豁达想法;有的人则喜欢攀附权贵、趋炎附势、舌灿莲花、欺世盗名。如果用关系与口才就能换来金钱、头衔与权力,何必脚踏实地的维持专业竞争力。不过,就如同游戏一般,在人生中使用金手指的人,却往往忘了自己的人生是什么。

佛教的思路是——面对、处理、接受、放下。但我更喜欢一句拉丁文谚语:“In vino veritas”(酒后吐真言)。这句谚语强调的是,人生中必然有许多很麻烦的问题,但是,要效法希腊神话故事中的酒神Dionysus,勇敢地、有活力地,以愉悦去面对真实,超越自己的困境。

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想当然,选对好的公司就能平步青云,选错了万劫不复,这是新人最常见的执念。但回忆一下,小时候,父母是不是对你说,只要考了100分,你就是最聪明最优秀的人了?于是……你蛮拼的了。或者你在大学里,看见每天早睡早起的学霸是否也隐约觉得早睡早起的人都是精英?然而TED Talks的演讲者,神经科学家Russell Foster的话总可以相信吧?“早睡早起让人健康、富有、有智慧?嗯,这错得可离谱了 。没有证据显示早睡早起可以让你更富有,在社会地位上也没有差别。依我的经验,早起和晚起人的差别只是那些早起的人会沾沾自喜。”

我能够理解刚上班的人总是会害怕“ 这个工作真的是我想要的吗?”还没有真正接触之前,永远不知道那件事情或工作是不是自己喜爱的。就像喜欢一个女生,但没交往之前一切都是自己的幻想,所以既然有机会利用自己所学的东西跟一家公司“交往”,Why not give it a try?

选择公司和“你怎么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对象?”一样,遇到才会知道。当你遇到了,你会知道你“想要”做这件事情。如果你“想要”的程度够强烈,任何事情你都有办法去做,但不代表你一定会成功。这跟谈恋爱一样,在交往之前一切都是自己的幻想,但如果对于一个女孩或是一件事情你连幻想都不会去做的话,那又哪来的动力说服自己要去追她或是追梦呢?

这世界是存在地心引力的,如果我们的人生是一架飞机,只想维持在空中平稳不动,也得持续努力来对抗地心引力,否则就会逐渐下坠。“选对就有了一切”的心态只会让你收起了油门,引擎熄火,在抵达目的地之前跌个踉跄。

如果有机会,任何人都应该体验与日本或德国人共事的机会。我们常说这两个民族很机械无趣,但更精准的说法,其实是他们设定的终点与我们不同。我们很多开发者的目标就是准时完工并且赚钱,所以一开始大家就抢快开工,想尽办法让人员设备越早到位越好,逻辑很简单,越早开始,越早完成。但日本团队不同,开工数周,多数的工程师仍在办公室里进行规划、计算、模拟。他们当然也希望如期如预算完工,但他们更看重的是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”。过程中若是出现人为疏忽再来弥补,这是难以忍受的不专业行为。所以他们宁可多花时间在准备阶段,把每个步骤确认清楚,就像导演等演员把剧本都背熟了,再喊开机。这也是为什么,我们很多做游戏的团队只有在前一两个月进度超前,后面就因为不断改正、重工,导致进度落后。

刚学开车的人,眼睛总是紧盯着马路上的标线,车子却总是开不直。教练一定会提醒你,开车时要望向远方的固定目标,若只盯着车头前方的标线,是一定开不直的!就像优秀的学生不会只看考试分数,而会思考未来的学习方向;优秀的专业人士也不会只看薪资福利,而会思考自己的市场价值。

为什么“我应不应该选择XX”这种问题亘古不绝,因为我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压力甚至于恐慌。这一点也不足为奇,年轻人对于未来的不安而烦恼是一件很好的事情,三四十岁的人也同样会有这样的压力,只是在意的点不同罢了。我们需要“确定”维持稳定的心态来过生活;但也需要“不确定”来让人生更加充实精彩。

活着的意义

不同思想阶段的人之间是很难对话的。有的回答者见山还是山,而询问者山都没有看过,如何对话?最关键的是,当一个人未见过山却认为自己看尽了群山的时候,对话是没有用的,只能断喝,或者等待其渐悟。如果说道理有用的话,人世间就不会有任何冲突了。

为什么人年轻的时候要接触社会,要增加阅历,甚至走出久居的城市,体验不同的生活?因为年轻时,正是同辈群体价值认同中的阶段性选择,更是探寻人生真谛过程中的阶段性选择。走出自己狭隘的认知,有助于青年人在路途中认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,探寻幸福人生的本真,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,在回归后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,更好地进行人生抉择。

如果把一个20岁的人和一个30岁的人摆在一起的话,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:前者以为自己代表的是整个的世界,我未能找到的东西,世界上必然不会存在;后者明白自己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,我失去的东西,别人肯定还能够找得到。

我想一代人的经历,不可能也没必要为另一代人所理解。成熟的标志是——从容的观看周围的这个世界,新鲜的、腐败的、丰富的、苍白的、温情的、冷漠的,我容忍它的丑陋,并不代表对罪恶已经麻木,享受它的繁华,但不代表忘记了所有饥渴的面孔。

但理解一个人是多么的困难!在不了解题主的个人背景、成长过程、所处环境的情况下,我完全不可能给题主带来任何帮助。在文字当中,我唯一能让题主宽慰的只能是告诉你:在我精神贫乏的时候,我充满了无知的烦恼;后来,我看遍了哲学书籍,收获了虚假的充实,但依然茫然;最后,我选择做一个平凡而没有思想的凡人,多年之后,我终于理解了大多数的事情。

谈读书

“我深悔早年光阴虚掷,没多读点书”,这是杨绛先生的话。当她写到“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,向后看看,也向前看看。”杨先生在光阴无多的时候,也坦然面对世间所走过的路,只是还遗憾为什么不能在年轻的时候多学点知识。所以,人生因思考而改变,但思考的同时要读书。季羡林先生说:“根据我个人的观察,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,人生一无意义,二无价值。”这似乎和题主的想法一致?否也。季羡老先生还说了—— “学者们常说:’真理愈辩愈明。’我也曾长期虔诚地相信这一句话。但是,最近我忽然大彻大悟,觉得事情正好相反,真理是愈辩愈糊涂。”大江健三郎写过一本书叫《读书人》,辑录的是他去书店给年轻朋友们谈自己读书的经历:怎么选择书、怎么读等等。但这本书说的也是“如何活过来”的读书故事。 其实,世间有许多“要死不活”的故事,包括爱情、婚姻、健康、事业,甚至可能恶化而进退不得,仿佛陷入“冬眠” 。但冬天往往会过去,只要认识到反正都死过一次了。我觉得很多朋友的问题其实都是读书太少,或者是不喜欢读书。

大多数人可能都像我一样,生活两点一线,爱好少少,接触人也不广泛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,只有通过书本,才能认识到世界的广阔和人世的丰富。当陷入对自己的失望、对世界的迷惑时,其实可以去好好深入认识一些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。

“我在这里发现了一条定理:年龄大小与处境坎坷同对世态炎凉的感受成正比。年龄越大,处境越坎坷,则对世态炎凉感受越深刻。反之,年龄越小,处境越顺利,则感受越肤浅。”

也许读书是弱者的一种精神麻痹、一种懒惰逃避,但它至少让你自由。书海浩瀚,人生有限,“真理让你们自由”,至少给你想要挣脱渺小无力的意志。困知勉行,就是如此。

“个人走的路有时候并不由自己来决定,假如我当年留在家里,走的路是一条贫农的路。生活可能很苦,但风险决不会大。我今天的路怎么样呢?我广开了眼界,认识了世界,认识了人生,获得了虚名。我曾走过阳关大道,也曾走过独木小桥;坎坎坷坷,又颇顺顺当当,一直走到了耄耋之年。如果当年让我自己选择道路的话,我究竟要选哪一条呢?概难言矣!”

“我就像鲁迅笔下的那一位“过客”那样,我的任务就是向前走,向前走。前方是什么地方呢?老翁看到的是坟墓,小女孩看到的是野百合花。我写《八十述怀》时,看到的是野百合花多于坟墓,今天则倒一个个儿,坟墓多而野百合花少了。不管怎样,反正我是非走上前去不行的,不管是坟墓还是野百合花,都不能阻挡我的步伐。”

“人类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决定,祖国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创造。这就是你们青年人的责任。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作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,徒托空谈,无补实际。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,离开了这个责任感,都是空谈。”所以,正因为大多数人的人生没有意义和价值,才有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!

“不要哭,不要让别人听到我们在哭。”这是余华《兄弟》当中李兰痛失爱夫后对两个儿子说的话。相信只要你不是铁石心肠,一定能体会到文中人物在说这句话时的痛苦,也能想象出当时一个瘦弱女人在遭受丈夫惨死这种大劫难、犹如生命被碾碎、被掏空时说出这话时的表情,这是上天赋予我们这些力求尊严地活着的卑微人物的能力。作为小人物,我们来去不会有人注意,因为这个时代就是记住那些风云人物,他们的故事、他们的生活后来都成了神话。而小人物的来或走都不会留下太多记忆。即便你是最富有浪漫气质也最不安现状最执着追求梦想的人,但也许命运坎坷,你青春的所有梦想最终都被无情的现实生活磨损、侵蚀殆尽。和平年代,平凡个体往往是被生活本身所打败。

我们越来越容易迷失和沮丧,是因为现代生活中的我们,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床上,不是在座位上就是在网络上,离自然已很遥远。亲近真实的人、亲近真实的自然,都是让我们找到心灵家园的最好方式。窗台上放一盆植物,假期到海边或者动物园里转转,就像监狱里的犯人放风透一口气。事实上,一个真正坐牢的人,在牢房里发现一只蚂蚁或者一叶小草,都会非常喜悦欣慰。这种喜悦欣慰,就是因为获得了与世界的联系,从而有意无意得到些许精神上的安慰。心灵是活的东西,无法在一个点上停留。题主只要多交一些朋友,多培养一些爱好,相信很快就能走出困惑。

本文出自天天悦读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。

本文永久链接: https://yuedu.biz/my-confusion/

0
已有 0 条评论 新浪微博
Ɣ回顶部